最佳答案一、准备辅助数据制作阶梯折线图的首要任务,是准备好全面且恰当的数据。以流量套餐及其对应资费为例,除了基础的流量数据(A列)和资费数据(B列),还需要额外添加三组辅助数据:误差线辅助数据:包含水平误差线数据(D列)、垂直正误差线数据(E列)、垂直负误差线数据(F列),这些数据是构建阶梯线条的关键。......
一、准备辅助数据
制作阶梯折线图的首要任务,是准备好全面且恰当的数据。以流量套餐及其对应资费为例,除了基础的流量数据(A列)和资费数据(B列),还需要额外添加三组辅助数据:
- 误差线辅助数据:包含水平误差线数据(D列)、垂直正误差线数据(E列)、垂直负误差线数据(F列),这些数据是构建阶梯线条的关键。
- 坐标轴标签辅助数据:由假坐标轴的X值(H列)和Y值(I列)组成,用于解决Excel自动分组可能导致的标签错位问题。
- 连接线数据(J列):作用是连接数据点与假坐标轴。
二、插入基础散点图
首先,插入以流量为X值(A列)、资费为Y值(B列)的散点图。插入完成后,适当调整纵坐标轴的最小值,让第一个数据点尽可能靠近纵轴,为后续的操作做好铺垫。
三、添加阶梯误差线
选中散点图系列,为其添加误差线,此时图表上会出现杂乱的十字交叉线,这是初始状态。
设置水平X误差线:选择“正误差”方向,样式设为“无线端”,误差量则选用自定义的D列数据(其计算公式为“=A3-A2”,也就是后一个流量值减去前一个流量值的差值,例如流量从10GB增至20GB,D列对应的数值就是10),这样就能实现两点之间的水平连接。
设置垂直Y误差线:选择“正负偏差”方向,样式为“无线端”。正误差值采用E列数据(公式为“=IF(B3>B2,NA(),ABS(B3-B2))”,比如当资费从58元变为68元时,B3>B2,此时E列对应的数值为NA;当资费下降时,则计算出两者的差值),负误差值选用F列数据(公式为“=IF(B3>B2,B3-B2,NA())”,例如资费从58元涨到68元,B3>B2,F列对应的数值就是10),通过这样的设置,实现垂直方向的阶梯连接。
四、制作自定义坐标轴标签
新增一个散点图系列,将X值设为H列的流量数据,Y值设为I列数据(其计算公式为“=MIN($B$2:$B$16)-$K$1”,意思是比资费最小值小一个调节系数,假设资费最小值是58元,调节系数K1为20,那么I列对应的数值就是38,这样能保证标签清晰显示)。
为这个新的散点图系列添加数据标签,勾选“X值”选项,并将标签位置设置为“靠下”。
为其添加垂直Y误差线,选择“正偏差”方向,误差量设置为J列数据(公式为“=B2-I2”,即实际资费与假坐标轴Y值的差值,比如资费58元与假坐标轴Y值38元,J列对应的数值就是20),从而形成从数据点到坐标轴的连接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