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佳答案在下图中,公司某产品在一段时间的出入库数据表格,现在需要自动统计每次出入库后的剩余库存量。首先来介绍第一个函数公式——SUM函数。SUM是求和函数,在这里的思路是通过入库的数量总和减去出库的数量总和,便得到两者的差异数量。这个差异数量,也就是入库和出库的差异,便是当日出入库后的实时库存。我们写下公式......
在下图中,公司某产品在一段时间的出入库数据表格,现在需要自动统计每次出入库后的剩余库存量。
首先来介绍第一个函数公式——SUM函数。
SUM是求和函数,在这里的思路是通过入库的数量总和减去出库的数量总和,便得到两者的差异数量。
这个差异数量,也就是入库和出库的差异,便是当日出入库后的实时库存。
我们写下公式:=SUM($C$3:C3)-SUM($D$3:D3)
这个公式的含义正如上面所言,是入库的总和减去出库的总和,亮点在于sum函数的求和区域。
$C$3:C3,可以看出这个单元格区域的起点是绝对引用,固定不变,而终点单元格是一个变量,会随着公式向下填充而向下偏移。这样一来,当单元格区域发生变化,sum函数的结果也会相应变化。
而$D$3:D3,是出库的求和区域,其引用样式与入库列相同,所以当公式填充时,出入库的求和区域都相应变化,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实时更新。
通过SUM函数来求出入库数量差异,虽然也不复杂,但还有更简单的函数公式。
我们直接在单元格内输入公式:=N(E5)+C6-D6
这个公式好理解,运算符号只有加减法,重点是N函数。
我们从上图中看到,N函数的含义是将不是数值形式的值转换为数值形式,简单来讲,就是非数值的数据将转换为0,都是数字的数据则保持不变。
这里N函数的参数单元格是E5,然后加上入库列的C6,减去出库列的D6,所以当计算2月17日的库存时,公式则为:=N(E2)+C3-D3。
由于E2是文本数据,N(E2)的结果返回0,因此公式的计算结果就是C3-D3,也就是入库数量减去出库数量。
当向下填充公式时,公式为=N(E3)+C4-D4,E3的结果就是刚才求出的库存数量,它是一个数值,因此N(E3)的结果就是E3。
如此循环下去,得到实时更新的库存数量。